帮你快速找医生

肿瘤治疗新理念:综合时代更突出“个性化”

2018年08月24日 5314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访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肿瘤防治中心

据《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全国每年新发肿瘤病例约为312万例,全国每分钟有6人被诊断为恶性肿瘤,癌症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最大杀手。同时,医疗技术和医疗理念的革新也必将带来肿瘤治疗手段与治疗理念的日新月异。目前肿瘤治疗已进入综合治疗时代,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肿瘤防治中心姜玉华主任强调,综合治疗,更注重生理、心理双管齐下,更突出个性化治疗。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肿瘤防治中心姜玉华

【谈癌不色变】肿瘤是一种慢性病

谈“癌”色变,许多人认为,癌症是不治之症,言外之意就是一旦患有癌症,治疗与不治疗一个样。但据统计,我国肿瘤发病率为285.91/10万;肿瘤死亡率为180.54/10万,这样一组的数据表明,随着肿瘤诊疗新技术的快速发展,癌症已然不再是不治之症。

姜玉华反复告诉广大读者,现在癌症是一种慢性生活方式疾病,目前已经拥有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诊断治疗新技术和新手段,癌症并不可怕,癌症可防可治,要盲目焦虑,一定要科学理性,以一颗非常平常心来对待这个疾病。通过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地预防肿瘤,通过健康体检和筛查项目可以早期发现肿瘤,通过规范化的诊疗行为可以更好地治愈肿瘤,通过现有的诊疗手段在提高肿瘤治疗效果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证病人的生活质量。

【治癌新理念】综合治疗更需重视以患者为本

提及肿瘤治疗,我们往往会想到外科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生物治疗、中医药治疗等各种治疗方法,但临床实践证明,单一的治疗方法都常难以取得最佳的肿瘤治疗效果,绝大多数肿瘤的治疗原则是综合治疗。

所谓“综合治疗”,姜玉华解释,我们肿瘤防治中心倡导的肿瘤综合治疗不是手术、化疗、放疗、生物学治疗和中医药治疗等多种治疗方法的简单组合,而是一个有计划、有步骤、有顺序的个体化治疗集合体,是一个系统的治疗过程,需要手术、放疗和化疗等多学科有效协作,才能顺利完成的治疗过程。“综合治疗绝不是大而全的治疗,它更意味着因人而异的个性化治疗。”姜玉华强调,肿瘤综合治疗时代更强调“个体治疗”,需要根据病人的机体情况、肿瘤的病理类型、侵犯范围(病期)和发展趋势等具体特征,选择和制定最优治疗方案,处理好“正”与“邪”的关系,实现肿瘤抑制和保护病人机体的统一,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据了解,放疗是癌症三大治疗手段之一,在肿瘤综合治疗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放疗是用各种不同能量的射线照射肿瘤,以抑制和杀灭癌细胞的一种治疗方法。约70%癌症病人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用放射治疗,约有40%的癌症可以用放疗根治。值得一提的是,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肿瘤防治中心肿瘤放射专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相继引进先进的治疗设备,开展了三维适形放疗(3D-CRT)、调强放疗(IMRT)、影像引导放疗及全身线照射等特色放射治疗技术,立体、精准定位,最大限度的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

【情绪需重视】心理辅导是治疗癌症的良方

众所周知,长期精神压力过大、焦虑等不良的情绪,可以致癌。与此同时,姜玉华指出,40%~50%的癌症患者都患有程度不一的焦虑症抑郁症。但是,人的情绪也是可以“治癌”的,心理辅导是治疗癌症的一剂良方,为此,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肿瘤防治中心全体医护人员从各个方面入手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精神环境。

姜玉华强调,我们所倡导的癌症的综合治疗既包括病人的躯体,也包括病人的心理。面对癌症患者,我们不能只见瘤子不见人。记者了解到,在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肿瘤防治中心,对于许多“老病号”是可以自主选择自己的主治医生。从病人入院到出院也是有一位固定的护士负责,即使负责护士休班,代责护士也是固定的。据护士长介绍,这样不仅是考虑到医生、护士十分了解病人的病情,针对不同情况,可以快速做出反应,同时也可以充分顾及到病人的心理,保持情绪稳定。此外,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肿瘤防治中心全体医护人员还进行了心理治疗培训,并采用心理调适技巧和方法,运用语言、表情或行为及一些精神类药物,用热情和微笑帮助患者改善或消除心理病理状态。

【中心在线】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肿瘤防治中心是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大型综合肿瘤防治中心,是山东大学临床肿瘤学教学基地,是山东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目前,肿瘤防治中心包括两个专业:肿瘤放疗专业和肿瘤化疗专业。中心放射治疗专业由临床治疗、放射物理、放射生物及工程维修四部分组成,拥有国际上最先进的放射治疗设备,可以进行普通放疗、三维适形放疗(3D-CRT)、调强放疗(IMRT)、影像引导放疗及全身线照射等照射技术。肿瘤化疗专业包括药物化疗、靶向治疗、生物治疗等治疗肺癌、乳腺癌、消化道癌、恶性淋巴瘤等各类实体肿瘤。中心目前主持国家自然基金1项、山东省十二五攻关课题1项、卫生厅科研基金1项等多项课题研究。近5年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SCI收录10余篇,主编、参编、参译著作10余部。

                                                                                                                                                        转载《山东商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