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375条结果

  • 近几年来患者结直肠癌有上升趋势,越来越年轻化,可能跟肥胖这些有关系,结直肠癌筛查可使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下降。推荐的结直肠癌筛查方案主要是危险度评估和粪便潜血,若为阳性,再进行结肠镜检查。近年来粪便DNA检测可以进一步提高结直肠癌粪便初筛的效益。
    吴大平 副主任医师 2024-12-23 15:40:59
  • 1、结直肠癌家族史结直肠癌家族史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高有关。对63项研究共有928万人的分析发现,一级亲属患结直肠癌的人群是普通人群的1.76倍。比如家族 息肉病或溃疡结肠炎,Lynch综合征。 2、肥胖:肥胖和拥有“啤酒肚”、“游泳圈”的人群更容易患有结直肠癌研究表明体质指数每增加5kg/㎡,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加5%,并且结肠癌较直肠癌的发病风险升高更多;而腰围每增加10cm,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加2%。 3、炎症性肠病癌症往往是慢性炎症长期反复作用的结果,溃疡型结肠炎和克罗恩病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高有关。相关研究表明:炎症性肠病患者结直肠癌发病风险是一般人群的1.7倍。目前还有研究表明溃疡
    邹常林 主任中医师 2024-11-23 22:53:02
  • 文章内容来源:《结直肠癌生物学外科新理念》 结直肠癌外科手术治疗原则是切除肿瘤所在的肠管及相邻肠系膜。然而,肠系膜切除的最佳面积以及淋巴结清扫的最适宜范围仍存争议。 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目前主要有2种转移学说:Halsted转移模型和Fisher转移模型。 Halsted转移模型认为肿瘤转移途径是从原发灶开始转移到肠旁淋巴结,再到中间淋巴结、中央淋巴结,最后发生远处转移。 而Fisher转移模型则认为肿瘤转移可能随机发生在肿瘤早期。如果Fisher转移模型成立,那么传统结直肠癌手术的淋巴结清扫只是确定肿瘤分期的一个步骤,无法改善患者预后
    张振国 住院医师 2022-11-10 08:34:20
  • 什么是转移?转移是指肠癌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其他途经被带到它处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部位肿瘤相同类型的肿瘤,这个过程成为转移,所形成的肿瘤成为转移瘤或转移癌。转移是结直肠癌恶化的特征,也是导致结直肠癌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结直肠癌发生转移的途径与分类? 淋巴转移:淋巴转移一般沿着支配结直肠的血管旁,由近而远顺序扩散,但也有不依顺序的跨越转移。随着肿瘤侵犯肠管壁越深,甚至穿透肠管壁,则淋巴转移机会更大,表现为CT影像学检查或病理检查提示淋巴结转移。不同于肿瘤附近的区域淋巴结转移,远离肿瘤部位的淋巴结转移归类为远处转移。 血液转移:一般肠癌细胞侵犯至小血管内或从肿瘤上脱落后,可通过
    叶乐驰 主任医师 2023-10-17 23:36:00
  • 来源:健康时报 1、首选肠镜和粪便潜血检测, 其次为肿瘤标志物、基因检测。 40岁及以上人群中,具有如下危险因素中的4项及以上者,评估为结直肠癌高危人群: (1)年龄高于50岁(年龄高于60岁记作两项危险因素); (2)男性; (3)一级亲属结直肠癌家族史; (4)吸烟或曾经吸烟; (5)体质指数≥23。 如粪便潜血试验呈阳性,则直接评估为结直肠癌高危人群。 推荐40-75岁高风险人群接受结直肠癌筛查,50-74岁中低危风险人群接受结直肠癌筛查。每5-10年进行1次高质量结肠镜检查;每年进行1次FIT检查。
    张振国 住院医师 2022-05-10 08:31:36
  • 本文《结直肠癌发病率高达9.74%,如何早期发现结直肠癌?》来源于《肛肠圈》2020-11-30,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用于科普,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彭军良 主任医师 2020-11-30 11:45:37
  • 检查早期发现结肠癌的检查包括:- 粪便隐血试验(FOBT),用于检测粪便中的隐血;- 结肠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结肠内部并进行活检或息肉切除;- 影像学检查,如CT结肠成像(CTC)或磁共振结肠成像(MRC),用于评估结肠的结构和病变。 编辑### 4. 结肠镜检查的重要性和作用结肠镜检查在发现早期结肠癌和治疗结肠息肉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可以直接观察结肠内部,还可以在检查过程中切除息肉,预防其发展成癌症。结肠镜检查是目前预防结肠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编辑### 5. 需要做结肠镜检查的人群及筛查时间根据国内外指南,以下人群需要进行结肠镜检查:- 年龄在50岁以上的一般人群;- 有
    李景泽 副主任医师 2024-11-13 21:23:55
  • 肠上皮细胞增殖、凋亡和存活,导致细胞癌变;⑤研究发现,次级胆汁酸可降低细胞间的黏附性,增强结肠癌细胞的增殖和浸润。2、胆囊切除术后结直肠癌的临床特征:因为胆囊切除导致次级胆汁酸升高的影响,与一般人群相比,胆囊切除术后结直肠癌有些不同的临床特点:①发病年龄方面:研究发现胆囊切除患者发生结直肠癌与年龄有关,大于60岁胆囊切除患者其发病率明显高于小于60岁患者,说明胆囊切除患者在高龄阶段患结直肠癌的危险性更高。对胆囊切除患者来说,肠道胆汁酸代谢紊乱对肠道黏膜累积影响越久,发生结直肠癌的风险越高。提示胆囊切除人群中,老年人更容易发生结直肠癌。另有研究通过对5573例胆囊结石和8187例非胆囊结石的资料
    赵刚 主任医师 2024-04-30 21:51:36
  • 患者的5年复发率达到了21%,而低风险患者仅为13%。除12基因检测外,Salazar R的团队采用ColoPrint芯片技术联合检测18个结肠癌基因,结果显示低风险患者的3年无复发生存率明显优于高风险患者(91% vs 73%)。来自德国的Robert Rosenberg团队则发现,经ColoPrint鉴定,73.3%的Ⅱ期患者复发风险低。低危患者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为94.9%,而高危患者则为80.6%。多变量分析表明,在预测远处转移进展方面,采用ColoPrint技术的检测结果是唯一有意义的参考因素。综上所述,Ⅲ期结肠癌及Ⅱ/Ⅲ期直肠癌患者均应在根治术后接受辅助化疗,而Ⅱ期结肠癌患者则需
    邱立新 2018-07-29 12:45:31
  • 2008年全球约有结直肠癌新发病例120万,约占所有新发癌症的10%,其相关死亡人数超过60万[1]。结直肠癌在北美、西欧、澳大利亚等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十分常见,粗发病率达40/10万-66/10万,占所有新发病例的三分之二以上。在经济迅速崛起的发展中国家如中国,结直肠癌发病率亦呈逐年迅速上升的趋势。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邱立新        虽然结直肠癌对人们的健康和社会产生的负担依然沉重,但是近二十年在其治疗领域取得了较大进展,5年生存率由过去的50%提高到了63%,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改善。上述成绩很大程度归因于结直肠癌药物治疗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以及合理的规范化用药
    邱立新 2018-07-29 12:51:25
1 2 3 4 5